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市场经济。然而在中国,当今的商业竞争似乎缺少的正是“诚信”这个灵魂。
分析造成目前商业诚信缺乏的原因,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信仰危机
中国人缺乏信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敬天爱人”在商业体系中已鲜有提及。没有信仰就没有敬畏,没有敬畏就没有底线。经商如做人,当今商人们应恪守的商业底线几乎失守。争名逐利,不惜牺牲“道义”,往往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
教育缺位
传统文化提倡的“道”“德”观已经不再全民普及,因为当前,我国传统教育一直是以精英教育为主,特别是高等教育,全社会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非常低。在市场竞争是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使得很多经营者无法在竞争中依靠不断提高经营能力来获得生存,在社会退出机制和保障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些人就只能采用一些非法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产生短期的价格上的竞争力,尽管明知这是饮鸩止渴,但也是无奈的选择。而一部分即使受过比较高的教育的人进入市场后,也缺乏相应的竞争力创造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得不有时也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参与竞争,也加剧了商业领域的诚信危机。再有,传统的道德教育比较强调的是日常伦理道德和政治伦理道德,而商业伦理道德教育相对缺乏,更缺乏操作性,使得商业道德成为书本上的点缀物,而无法对社会产生足够的影响。这就让一些商业经营者误认为遵守商业诚信不重要或没有价值,最多就是为了面子做做表面文章,而缺乏相应的道德认同感,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最终也加剧了商业诚信的缺乏。
三、政治、经济体制不完善
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并未完全市场化,特别是政治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商业社会价值的观念不到位,使得商业在我们的社会中缺乏应有的独立生存发展的地位和空间,其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各级管理部门。这为权力寻租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有了权力作为保护伞,有些不法商人就敢大肆欺诈消费者,进行各种不诚信的交易。比较常见的就是以减少必要成本来增加自己的利润。而一般这样做是有道德和法律风险的,但由于社会道德监督能力的失效和权力的保护,使得这种风险大大降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商业诚信危机。
然而随着市场化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思考商业的根本,应当用怎样的经营哲学来经营、管理企业。所以,就有了在本文开篇中笔者引用了著名企业家马云的语录,可见一个企业若想做到基业长青,不止为企图眼前的利益,那么就必须符合自然、社会之道义,“诚信”这个经营哲学的回归不应是企业家们的作秀之举,更应是企业家们恪守的商业原则,谁近乎虔诚的恪守,谁就能走的更远。
古圣贤哲老子提倡“无为而治”,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治”,并非指碌碌无为,更非放任自流,无为的思想体系,是要与自然规律相结合而自我约束,相生相长,遵循自然规律就是无为。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也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而“诚信”正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价值理念。任何企业采取的商业活动都应符合“自然之道”,那么企业才能够有序、健康发展下去。
2008年,多地发现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至此“三聚氰胺“便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他们用利令智昏搞黑心“发明”三聚氰胺制成“蛋白粉”。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三鹿集团一位质量检查员透露,过去奶站往原奶中为增加重量而兑水,后来随着收奶时检测日趋严格,一些不法奶站就开始追求“技术含量”,往原奶中掺加一些混合物以增加蛋白质含量,随着做这种事情的人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三聚氰胺与麦芽糊精按一定比例配置的“蛋白粉”最为普遍。疯狂添加“蛋白粉”不合格原奶变“合格”。
众所周知,曾经红极一时的国家免检产品——“三鹿”现已不复存在,正是因为其经营活动已经严重违背了“诚信”原则,自然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随着商业社会的日趋成熟,我们正在逐步步入诚信时代,希望企业家们正本清源,认识到企业经营的根本之源,重视“诚信”,将企业立于不败之林。